創新與堅守 看徐工制造如何迭代

改革開放40年,緣起于引進的中國制造,從單純的制造轉移,到模仿與替代,再到一定程度的自主創新,中國制造不斷迭代,從制造轉向創造、速度轉向質量、產品轉向品牌。
  有位知名企業總裁曾表示,“做制造業太辛苦了,就像農民種水稻一樣,一粒一粒播種下去,還要再一粒一粒收獲上來。”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中國如果少了這樣固執堅守的人,少了能夠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競爭壓力和全球市場挑戰的制造者,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就做不起來。”
  不斷堅守、不斷迭代、不斷創新,溯源于1943年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的徐工,已成長為裝備工業標志性品牌。75載潛心專注,29年創新引領,徐工集團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地位,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宏大、產品品種與系列齊全、獨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個擁有75年歷史的國有企業,如何還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認清方向,快速奔跑?從引進開始的中國制造,如何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屹立于世界之巔,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當下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來襲,國際市場格局重塑,老牌制造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讓徐工品牌熠熠生輝?
  徐工以業績作答,專注主業,創新驅動,打造基于核心能力的整合式創新生態系統。回顧徐工集團創新發展之路,我們可以看到由國家戰略與企業使命引領的徐工集團“珠峰登頂”實現跨越式發展:“雙核”核心技術能力與核心管理能力,“三支撐”信息化、市場化與開放創新平臺的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三有一可”企業創新模式。
  

堅守,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跨越
  “國有企業要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力軍,瞄準國際標準提高發展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75年歷史的國有企業,如何還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認清方向,依舊快速奔跑?
  2018年,公司為“神州第一挖”配套的700噸級超大噸位挖掘機油缸產品成功下線,標志著徐工核心零部件正式進入了全球頂級大噸位挖掘機油缸領域,不僅實現了自主研發挖掘機油缸從400噸級到700噸級的全覆蓋,更在超大噸位挖掘機油缸核心技術上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制造業的強盛與衰敗,可謂一個國家的經濟“晴雨表”。而在這一領域,我國的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為50%至60%,一些拿得出手的高端產品,重要零部件與關鍵材料80%以上靠進口。尤其對作為國民經濟物質技術基礎的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更是飽受高端核心零部件工業基礎薄弱之苦,可謂“如鯁在喉”。憑借堅守主業“珠峰登頂”的執著,徐工一次次打破核心零部件“封喉”高端制造的窘境。
  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背后,是徐工人的堅守主業,不斷創新。徐工集團創新系統中的“一條主線”:由國家戰略與企業使命引領徐工集團“珠峰登頂”實現跨越式發展。
  正是按照“珠峰登頂論”,徐工液壓件公司這家成立于1975年、歷經四十余年產業積淀的核心零部件企業,產品不僅遍及全國,更批量出口到歐洲、美國、俄羅斯、日本等近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龐大的客戶群遍及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礦山隧道、煤礦油田、建材冶金、海工船舶、市政環衛、農用水利、軍品設備等各行業,逐漸成長為肩負引領自主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隱形冠軍”。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尤其是十九大之后,中央提出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大決策,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作為當前惟一一家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十的中國企業,徐工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躋身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這也是徐工集團一直肩負著并腳踏實地踐行的“珠峰登頂”使命意識:通過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和信息化時代的管理創新,實現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創新升級與轉型發展,推動中國制造業企業從量到質的根本性轉型,打造大國重器,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科技創新強國建設。
  徐工董事長王民說:“中國裝備正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迅速邁進,從國內市場向全球裝備市場全面挺進,在激烈的競爭中拼出一條路。徐工人就是要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峰上拼出自己的位置。”徐工人以獨有的一根筋精神,苦心鉆研,堅定突破,在艱難險阻中創新超越、歷煉成鋼;這樣一種精神奠定了中國工業的強大根基,挺起了中國成為工業制造強國的脊梁。
  2018年5月,由徐工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ISO129-5:2018《技術產品文件———尺寸與公差標注———第5部分:金屬構件尺寸標注》成功發布,成為徐工主持制定并成功發布的首個國際標準。該國際標準的成功發布表明徐工真正登上了國際標準制定的舞臺。
  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只占同期國際標準制定總數的1%,國際標準制定項目獲取困難,涉及面廣,項目周期長,制定過程繁瑣,對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國內外標準研究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開展國際標準研究,不僅需要團隊自身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積累,還需要強大的工作定力,更需要在國際標準制修訂的每一個階段將我們先進的技術、方法、流程等以標準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并獲得認可和支持,殊為不易。
  得標準者得天下。徐工作為行業的標桿和領頭羊,歷來重視標準制定和企業標準化工作。徐工多年來堅持國際標準研究和探索,2011年第一次派員以國際標準注冊專家的身份參加ISO17599:2015《機械產品數字樣機通用要求》國際標準制定,最終該標準于2015年初順利發布。2013年在國際標準會議上,徐工向各國專家詳細介紹了新提案內容,最終該提案獲得美國、瑞典、日本等發達國家專家認可,投票通過,成功立項。項目自2013年立項以來,項目團隊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實現標準發布。
  從國際標準制定的門外漢,到目前徐工在研國際標準主持2項、參與2項。同時,徐工同步在研國家標準38項、行業標準27項、團體標準11項,并形成了以技術標準為主體核心,以管理標準為支撐,以工作標準為保障的企業標準體系。在標準工作推進的同時,徐工推動高品質產品實現,以深厚的標準化能力真正助力徐工高質量發展。
  

變革,打造中國制造核心能力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快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
  從引進開始的中國制造,如何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屹立于世界之巔,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
  今年初,徐工集團下屬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對全部機型進行了不同幅度的漲價,在競爭白熱化的工程機械行業可謂驚人之舉。一組數據說明了市場的認可,上半年徐工起重機銷量增長76.9%,牢牢占據行業龍頭地位;產品品牌溢價從2017年的5%~10%,提升到8%~14%;產品訂單已經排到了9月份。
  坐在中國工業報記者面前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孫建忠開始算起了“細賬”。
  “徐工用品牌議價。徐工的產品賣得貴,用得省———省油而且殘值高;徐工產品賣得貴,價值高———出租率高、獲得工程可能性高。”孫建忠直言,通過價值營銷,徐工避免了低端同質化競爭的互相傷害,有效規避“價格戰”。徐工用實際行動規范著市場,引導市場的良性發展,走出新模式,體現著工程機械“第一品牌”的價值。
  工程機械“第一品牌”的塑造,離不開兩大核心能力的打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核心技術能力與核心管理能力的打造不斷豐富著徐工產品與品牌的內核,為徐工注入了強勁動力。

  核心技術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創新+聯合與協作創新”的獨特道路,用最前沿的技術贏得了在國內工程機械領域絕對領先地位。
  從傳統單一的軍工、農用設備發展到工程起重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道路機械、礦用工程機械等14大門類產品,徐工走出了一條自主摸索、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的產業技術發展之路,并逐步形成“自主創新+聯合與協作創新”的獨特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徐工用最前沿的技術贏得了在國內工程機械領域絕對領先地位。
  從引進、消化到自主創新,徐工一步一個清晰的腳印。徐工秉承“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產品戰略,以及“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理念,使徐工各項科技、質量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達到了新高度。
  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17~2018年評價結果,徐工以綜合得分90.5分的成績被評為優秀,再次位列工程機械行業首位。
  創新需要持續的專注和投入。多年來,無論全球經濟如何波動,徐工集團始終著眼未來,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都穩定在銷售收入的5%。從“十二五”開始,放眼全球創新資源和市場機會,徐工制定了全球研發中心發展規劃:以各產業技術中心為研發主體,以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為技術研究平臺,形成國家級技術中心三級研發體系。
  2010年以來,徐工集團投入巨資,建設實驗室,包括液壓、結構、傳動、智能控制、材料、油品、整機、施工、制造工藝9個實驗室和1個大型綜合試驗場,聚合著全球最先進的實驗檢測設備,平均每天有數百個工程裝備的零部件、系統和主機接受各種不同的“體檢”,通過分析、評估、優化改進,為高品質產品提供保障。2015年初,徐工實驗室獲得了行業首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同年,獲批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民也一直以“珠峰登頂”來激勵全體徐工人:強調徐工現在已經上到了八千米的高度,還有幾百米就要沖上頂峰了,我們要以披荊斬棘,不畏艱險的意志,奮力登頂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巔峰。從此,徐工集團確立了“珠峰登頂”的戰略目標。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2014年,集團核心研發機構徐工研究院技術團隊負責人組織帶隊,歷時兩個月拜訪各事業部及分子公司和外部高校,共同探討聚焦“最后10%技術難題”及“未來5~10年技術與產品”課題。最終通過內外部調研,將10%技術難題分為產品智能、綠色設計、可靠設計、工業設計四大方向。
  核心管理能力打造———從應變到求變,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果技術創新是提質,那么管理創新則是增效。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技術進步,1999年之后,徐工管理能力在不斷的升級和變革中,經歷了從“應變”到“求變”的發展歷程,為企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
  徐工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不動搖,在戰略上高度重視管理創新實踐工作,通過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每年都在省級、國家級項目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矚目的成績,7次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今年,徐工對“十三五”戰略規劃進一步完善、調整、提高,研究主營收入、工程機械主業收入上規模,對標國際先進標桿提升質量、效益水平,全面升格新思維、新做法、新業績,推動徐工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的“三有一可”高質量發展。
  新修訂的《徐工集團“十三五”戰略規劃綱要》提出,要探索工程科技,為全球工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成為全球信賴、具有獨特價值創造力的世界級企業。力爭“十三五”末,全面推動以工程機械主業為核心的制造業發展,將工程機械與核心零部件打造成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重卡、環境產業和礦業機械,做實信息技術、軍民融合、資源循環再利用、產融結合、服務型制造五大新產業,提前一年分別于2019年進入全球行業前五,2024年進入全球前三。
  新的規劃布局打開了徐工發展的戰略新空間。2018年以來,徐工集團新產業、新業態、新基地發展布局加速推進。徐工湖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海外第一家直營區域備件中心———肯尼亞區域備件中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啟運;徐工信息公司登陸新三板,成為國內首家掛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礦業機械產業基地、消防裝備產業制造基地項目培土奠基。海外產業布局扎根,總投資3.5億美元巴西工廠拿下巴政府及軍方第一大單,成為巴西工程機械主流品牌。新組建的跨境電商產業實現連續翻番增長,開創更大海外成長空間和國際化新平臺。徐工已經擁有3000多名外籍員工,形成5大海外制造基地、10大KD工廠全球布局,將加快實現國際化收入占比提升到50%的戰略目標。
  

創新,三支撐助推徐工創新快速迭代
  “徐工集團有光榮的歷史,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必須邁過的坎,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
  當下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來襲,市場格局重塑,老牌制造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讓徐工品牌熠熠生輝快速迭代?


  信息化支撐價值鏈協同創新

  2018年3月4日,《大國重器II:智造先鋒》在央視財經頻道震撼播出,徐工集團作為傳統產業智能制造先鋒,有著遼闊整潔的生產場地、巨擘擎天的產品群、高效運轉的智能生產線……智能制造的無限魅力讓人深深嘆服。
  長100米、年運行里程1933公里、日產40臺、對接精度在0.01度的轉臺智能生產線,巍然鋪設在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的結構車間,10臺智能焊接機器人屹立在智能車間的前端,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歷時10年的工藝積累、2年的研發制造、4個月的奮力建設,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大型結構件智能化焊接生產線已全線貫通、投入運行。靈巧的機器人動作平穩嫻熟,周身光芒四射,讓早春的車間充滿了智能制造的活力。
  歷經10年時間,徐工在積累了大量預變形控制工藝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優化轉臺拼焊工藝、改進結構焊接工藝性、開展焊接和機加工智能生產線以及檢測校型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等,解決了轉臺結構件智能化焊接率低、占用人員多、焊后校型反復翻轉等問題,實現轉臺智能化焊接率72%、自動檢測和校形。起弧焊接全序自動化、響應迅速動作快、生產節拍均衡的智能化焊接,保障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質量,為新年的生產增添了一抹亮色。
  定位于行業智能制造樣板工廠的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制造基地,作為國內惟一實現大噸位專利裝載機研發和智能制造的企業,也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單體聯合廠房,其核心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設計、生產、物流、銷售和服務5個環節的智能化制造。
  自1985年起至今,經歷了1985年的破冰起步、1998年快速發展、2008年整體提升、2012年兩化融合、2014年產業化突破、2016年互聯網+融合行動、2018年數字化轉型七個主要階段,徐工集團不斷開拓以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無人區”,以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的智能化產品為目標,推動“產業多樣化、產品智能化、制造服務化”變革發展,真正打造具有徐工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2018年,徐工正式開啟了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結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給制造業轉型升級所帶來的新機遇,重新啟動并修訂《集團“十三五”信息化戰略規劃》。根據兩個強國建設戰略方針,徐工在新修訂的“十三五”信息化戰略規劃中對智能制造工作進行了進一步細致的梳理,具體涵蓋數字化研發、智能工廠、智能供應鏈和數字化營銷服務里面的四項工程共計19項具體工作任務。目前,徐工智能制造正以徐工重型為標桿進行試點,并快速將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向鏟運、挖機、道路等公司復制推廣,通過“點—線—面”的方式全力推動公司的智能制造上水平、上臺階。


相關推薦

特氟龍噴涂施工流程
特氟龍噴涂是一種將聚四氟乙烯(PTFE)涂層應用于各種基材表面的過程,以提供優異的防粘、耐腐蝕和耐高溫性能。特氟龍噴涂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
鐵氟龍噴涂加工廠家怎么選?三大要點助您正確選擇
鐵氟龍噴涂加工廠家能夠承接多種金屬表面的防腐、防污、防腐蝕等工序,通過這一加工,能夠有效保障工件的使用壽命和結構。在選擇相關廠家時,可以根據...
特氟龍噴涂處理工藝流程
特氟龍噴涂處理是一種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工藝,廣泛應用于需要高度耐熱、耐腐蝕、低摩擦及不粘特性的領域。該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前處理、噴涂、后處理三...
特氟龍噴涂處理施工注意事項
特氟龍噴涂處理施工注意事項是確保施工順利進行和涂層質量優良的關鍵。以下是一些特氟龍噴涂處理施工的注意事項:1. 準備工作:在進行特氟龍噴涂處...